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探寻

 作者:胡付照    176

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探寻

  考察国外著名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其特点,有利于我们深刻的理解企业文化,探寻它的本质的形式与发展和发展规律,从而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文化的模式,加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美国的企业文化
  (一).美国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的企业文化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中期走向成熟。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是日本企业家,但美国人总结并建立了完善了企业文化理论。1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路人,泰勒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70年代的挫折,日本运用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超过了美国。随着美国学者的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及对本国的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过去的管理行为,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管理革命。
  5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严密化、定量化和硬科学化,在管理技术上倾向于企业的战略计划、组织结构、制度等管理硬件,在管理中注重社会的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等。这样,在企业的管理软件方面,如技能、作风、人员、士气、文化背景等没有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认为是计划和技术至上,企业人员在生产经营中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80年代,当日本的许多经济领域如汽车、相机、光学仪器、家电、信息、钢铁、造船、通迅等方面取得领先并超过美国时,美国的企业管理学界纷纷到日本考察研究其成功的奥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于是,一声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在美国展开了。
  美国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革命开始了,随着企业文化理论专著的出版,管理理论逐渐确立了美国企业文化体系,在美国的企业实践中迅速得到作用。从美国的一些著名公司的管理上看,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的企业文化与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员工;尊重顾客;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员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都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都共同为之奋斗。具体地说,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绩效及个人能力的发挥。
  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使美国人沿承了好动好冒险的民族特点,当时美国西部土地肥沃,富有冒险精神的移民纷纷西进,寻求致富之路,多年以后,大量移民进入美国,但这一传统特征却被沿袭下来了,美国人明显具有信奉个人能力主义和流动及变动性的特点。所以,在美国人心目中,能白手起家的人是社会上的英雄,美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表现自我。美国企业文化学者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指出,若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在美国著名企业中,塑造并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企业家。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个人奋斗,在事业中获取最大的成功而被企业确认为英雄模范式的人物。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引发出美国文化中注重实用和务实以及个人能力的发挥。在美国哲学中,实用主义一度占有绝对优势。任何一项发明或发现能否被美国人接受,关键在于能否在现实中加以应用,能否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效应。这种务实的特点也反映在企业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模式中。美国企业用人不把职工的资历、学历、地位、职务等作为衡量人才的砝码,只是注重职工的表现和个人对企业贡献及绩效的大小。
  2 、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
  美国的企业多通过激励员工的个人主义使其与企业合作达到较好的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社会发展中,如前文所述"西进运动"使美国人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和自信信念、冒险精神和平等观念,倡导自我控制的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平等观念要求同一个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同,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大家也不能剥夺个人的权利,同时,作为个人主义的自我保护,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它要求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愿意交出的一些权利上控制个人。社会上权利与义务的界限非常明确,而且是客观的、不带有感情色彩的。
  美国个人权利倍受重视,是以尊重别人的权利为前提条件的。
  由于美国社会是以金钱来衡量个人的实用价值的社会,也是以金钱来推动美国社会和企业运行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关系上,表现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纯粹金钱雇佣关系,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3、具有典型的西方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它为企业员工规定出成功的标准和方向。许多著名的企业在个人主义的前提下,都讲究公私分明、公平合理、自由民主、平等竞争、自觉守法、尊重人权、突出个性、富于进取、讲究实效、不安现状、勇于创新和富于冒险精神等。
  4、实施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美国企业的精髓,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先建立好制度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一旦有问题,先考虑是否是制度有弊端,然后在考虑人为因素。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崇尚企业做大,强调规模效益;尽量降低成本;把所有的业务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开除扰乱秩序的人,做任何事都要进行控制,认为只要加薪,给奖金,生产力就会提高,大方重赏表现杰出者,监督品质管制,仔细认真地准备财务报表,等等。
  5 强调重视顾客,一切为了顾客的观念。
  重视顾客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要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企业良好形象。具体做法:尊重顾客,不厌其烦地跟顾客建立长久的联系;企业对顾客负责,树立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
  (二) 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企业文化
  IBM公司有20万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人称日不落公司。其业务牵涉面甚广,生产、制造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IBM公司的成就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该公司强调职工应该是有相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职工之间讲究友善和民主。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美国被认为是企业文化的典范。
  1 、公司的基本信念
  (1) 尊重个人,尊重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2) 为顾客服务,对顾客给予世界上最好的服务。
  (3) 卓越的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卓越的完成目标。
  2 、公司的基本原则
  (1) 对企业界经营管理给予明智的、可信赖的、有才干的指导。
  (2) 对顾客尽可能地提供有效率的、有效果的服务。
  (3) 发展技术、改进产品和研制新产品。
  (4) 通过扩大工作职务的范围,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并给予他们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满意。
  (5) 为所有职工提供平等服务的精神。
  (6) 确认对股东的义务,向他们提供适当的投资收益。
  (7) 促进机构所在地区的福利。
  (8) 尽到作为一个美国公司对公民的职责,并对世界上有业务关系的国家尽到自已的职责。
  3 、公司的实际做法
  (1) 与用户签订契约,不只是机器出售,更包括所有服务项目。
  (2) 公司的优秀主管助理任期3年,只负责一项工作,就是对任何顾客的抱怨或疑难问题,务必在24小时内解决。
  (3) 集体服务。若有某公司机器发生问题,IBM公司很可能会从不同的地区派来专家协同解决问题。
  二.日本的企业文化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是近几年来从美国引入日本,但日本人的企业文化实践文化却早于美国,日本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故乡。日本企业文化是和日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心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带有日本特有的"家族"色彩,当这些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时,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特色。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日本企业文化深受儒教、佛教的影响,推行"和"观念。
  中日邻邦,在日本社会中,大多数人称中国为兄长似的国家,中国的儒、佛、民俗民风等对日本影响甚大。企业所追求的"人和"、"至善"、"上下同欲者胜"等共同意识均源于此。日本成功的企业家,在投身企业界时,均以献身产业人的使命人作为自己的第一及最终觉悟。"不屈的斗志"、"农夫精神"、"顺应同化"等等,他们都把企业家的性命与事业融为一体,为之奋斗。松下幸之助曾说:"专业知识或经验固然相当重要、可贵,我认为仅靠这些还不够,更需要的是舍命的精神,尤其在多事之秋,能发挥舍命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感谢报恩",也是日本企业文化所追求的大义之道。另外,东方民族特有的"勤俭"之风,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也很大。
  "和"的主要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偕、互助、团结、合作、忍让等,它使日本企业成为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和"的观念,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产生了日本企业的共同理念,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根源。
  2 、日本企业文化突出表现了主体个性。
  日本企业的生命力并不在于全日本企业界的共同特征,而在于它的深深根植于通过一定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单个企业中。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复杂性,使企业必须以特有的管理方式适应于所处的环境。因此各大公司如日立、松下、丰田、本田等公司的企业文化各具特色。比如,松下公司采取以销售为主导型的战略,重视短期利润的模拟家族共同体。日立公司则强调长期研发,具有采取以技术为主导战略的思想共同体等等。
  3 、日本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制约。
  具体来说,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二方面分析。在外因方面,存在着市场、产品、顾客、服务、科技、立法、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从内因方面看,存在着如人员类型、组织形式、教育、技能、成本、利润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的环境下,必然形成一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必然会出现创造性破坏、创造性建设。因此企业只要能创造性的适应环境变化,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具备团结和统一性,同时,作为一个经营单位,又具备积极、能动的战略手段,则必然形成一定的、持续推动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4、 推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参与制"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三大支柱"。
  终身雇佣制始于明治维新时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得以全面推广。指的是凡是职工跨入企业门槛的第一天,就已经将自己的一生的工作生涯托付给这个企业。虽然这不是法律规定,但这是日本社会约定成俗的一项默契。因此,在日本企业即使不景气,也不会轻易辞退工人。
  年功序列工资制是指依据职工的学历、年龄、工龄、能力、效率等确定职工工资制度。在企业内工作的时间愈长,报酬愈多,这种工资制度,保证了职工工龄与工资的同步增长,起到了巩固终身雇佣的作用。
  企业参与制,是指集体参与管理的制度。表现在:集体决策,会议决策不是以少数人说了算数,必须经多数人同意,甚至尽可能一致通过;通过恳谈会、提案制度等形式,使普通的职工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决策和管理。
  (二) 松下电器公司的企业文化
  1、 松下精神
  松下电器公司特别强调"松下精神"。即"顺应同化精神",主要有7方面的内容:
  ① 产业报国精神。产业报国是公司的纲领。
  ② 光明正大精神。光明正大为人们处世之本,学识才能有高低,若没有这种精神,则不足为训。
  ③ 友好一致精神。友好一致为公司信条,公司人才济济,若无此精神,就是乌合之众,无力量可言。
  ④ 奋斗向上精神。为了完成公司使命,只有彻底奋斗才是唯一途径,和平繁荣要靠这种精神争取。
  ⑤ 礼节和谦让精神。为人若无礼节和谦让精神,就无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礼节。谦让的美德塑造情操高尚的人生。
  ⑥ 同化精神。若不适应自然哲理,进步发达就无法实现;若不适应社会大势,成功就无法获得。
  ⑦ 感激报恩精神。对为职工带来无限喜悦与活力者应持感激报恩之念;此念铭记心中,便可成为克服种种困难的动力。
  2 、松下基本企业原则
  认清职工身为企业人的责任,追求进步,促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致力于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
  3 、松下的员工信条
  唯有公司每一位成员亲和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成进步与发展,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这一信条,努力使本公司不断进步。
  上述条文,不论董事长、部长、课长还是新来的职工,都要齐声朗读。
  该公司,每天早晨8点钟,全体员工都要一起唱厂歌。每个职工每隔一个月至少要在其所属团体内进行十分钟讲演,说明企业精神与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互相提高。
  三、韩国的企业文化
  韩国的企业文化重视精忠职守,主张对家庭、对社会、对部下、对自己负责,韩国一些大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表现。
  1 有忠于团队的精神。
  公司重视职工忠诚感的培养,把公司与国家的目标与个人的利益挂钩。每个人的最大贡献不仅使公司繁荣,也带来国家和个人的富裕,儒家思想及具有人性及情感的领导方法,是培养忠诚的手段。
  2员工凝聚力的主要支柱是创业者的坚定信念、追求成功的坚强意志、自我牺牲精神以及超前的眼光。
  3 实行家庭情感主义。
  公司象家庭一样,公司领导者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场合表现对员工及其家庭的关心,尽力给员工以安定的职位,培养家庭式的情感。
  4 组织管理方式上采用兵营式。大部分公司都采取军队式的组织形式,一方面灌输服从意识,培养责任观念,另一方面提高统御能力。
  5 奖罚制度分明。 优异者受奖,违记者必受处罚。
  6 具有团体意识。
  职工有尽力与团队结为一体的精神,连奖惩都和团队结为一体,使大家都有一种团队的归属感。公司一般采用创立口号、格言来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
  四、我国的企业文化
  任何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外来文化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个性、社会性和群体性。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却是不能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考察日本、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民族文化历史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等,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要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 我国企业文化的演变
  1 、改革前"非系统性、外显性"企业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没有经历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所以我国企业文化是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生成阶段,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不系统但又具有很强外显性的企业文化,它更多地受当地社会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的影响。虽然企业文化未系统成型化,但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上都有很强的外显性(或称可觉察性)。国有企业从厂长到工人每个人都有一种共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爱厂如家","勤俭节约","勤劳苦干","无私奉献","遵纪守法"等。由于受到上述理念的支配,工人们上下一致,团结奋进,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上级下达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从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来看,这种外显性的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强正面的影响。
  2、改革初期"模糊、隐性"的企业文化
  改革初期,由于十年动乱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巨大创伤,造成了人腾飞的情感和信仰危机,人们彼此间不再相互信任,不再坦诚交流。而对外门户的打开,在带来改革、创新的新风尚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个人主义观和拜金主义。人们对未来会怎么不知道,都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个人主人拜金主义和人们之间的冷漠相结合形成了一股文化暗流,如"当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等,这严重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贪污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公共水房水龙头的水在哗哗的流,人们熟视无睹。这是一种未公开化,却又在人们心头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的隐性文化。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大幅度亏损的原因除了体制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办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这种隐性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3 、改革现期新型的企业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以及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
  这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系统性、开放性的企业文化。它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这种文化是一种战略支持性文化,由于它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紧密配合,因此能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新型企业文化的分类,参照约翰.科特的方法,把其分为三类: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和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分别实施相应的企业文化战略。
  (二)、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建设
  近20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企业以市场经济文化为背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在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文化的沟通与竞争中显的乏力。主要表现在: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上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理念尚未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注重公关形象的运作过程、目标和结果,但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之间还缺乏全面的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少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定上虽然认为越来越重要,但对其内涵却不十分清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预测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将会再度升温。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段时间,研究企业文化火热但后来又逐渐平静下来了,说明研究企业文化只停留在表层或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和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跨国公司的兼并与进入等等紧迫形势下,本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滞后的今天,若再不加强研究和进行建设,我们就可能会丧失发展机遇,影响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始终坚持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建设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具体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选择性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要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期形成本国的企业文化。
  随着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从文化的角度上看,文化也必将趋向多元化。但企业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重视仁爱,以人为本的传统;团结一致,儒家文化的重教育、启发和强化感化作用的传统;中华民族具有的自强不息的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传统等等要注意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也要注意摒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的部分,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2、企业文化贵在创新。
  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出现活力,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要注意不断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汇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质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定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3、注重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带动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家担负着企业文化倡导、示范、整合、变革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者,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程序是由上而下的,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家的重要贡献和责任,应该是为企业培育一种使企业生生不息、健行不已的企业文化。因此要加强各类企业的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起到指导和领导作用。
  4、开放思想,摒弃陈见,不断加强学习。
  学习是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具有开放性的头脑,不断向成功者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将其成功之处善于用到本企业中去。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学习,加强对国际规范的了解,瞄准世界科技的发展,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1、海尔集团的发展
  海尔集团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它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青岛电冰箱总厂。而现在海尔是一个年产值406亿人民币,在中国以外的10个国家设有工厂的大型跨国企业。从海尔的发展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海尔的创业阶段(1984年12月——1991年12月),在海尔历史上,有三大著名"案例"之一就发生在这一阶段。这就是"砸冰箱"事件——把不合格的冰箱当众砸了个粉碎。这个事件对员工的思想触动很大,从而使职工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同时也这为海尔企业文化的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也成为了海尔的文化发展的源泉,这也是海尔魅力的初现。7年间,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转变观念、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树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意识和观念,成功的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理念,积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为海尔打开了以后的发展空间。
  第二阶段是海尔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这是从1991年12月成立集团之后一直到1998年的12月,在这个阶段就是从一个从冰箱扩张到现在家电的所有产品,体现的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策略。另一个策略就是采取吃"休克鱼"、"克隆海尔鱼"方式,它指把以海尔文化为核心的,一整套管理模式移植到被兼并的企业中。这样通过注入管理文化,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资本运作市场上,海尔用企业文化成功的规避了市场风险。通过这种方法,海尔在这一阶段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这18个企业当时账面亏损5.5亿。现在它们都扭亏为盈了。当然,"激活"和"克隆"都离不开基因,海尔的基因就是海尔的文化。海尔培养了一批深谙海尔文化精髓和管理理念的优秀人才,这就是18个企业都被成功兼并,并都成为优势企业的重要原因。兼并后不是靠再投资,就使企业起死回生了,这就充分体现了海尔文化潜在的巨大力量,更说明了海尔达到了一种经营新境界。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战略阶段。这一阶段从1998年开始直到现在,体现了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内在发展需要到其外在扩张需要。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中国与世界多边贸易范围的无限扩大和延伸,"中国——世界"互动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希望和压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拓展延伸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在这种形势下,海尔融入了世界。海尔在海外,不仅生产名牌产品、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正在尝试把自己的无形资产即企业文化输出到当地,与投资所在国的文化相融合,以实现扩大市场和发展名牌的目的。现在,海尔在国际上大范围注册商标也是成熟地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作的表现,是资本扩张的重要形式,海尔为在世界市场上的长远发展做了大量的投资和有效的战略布局。
  2、海尔企业文化的基石
  海尔人确信"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现在的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洋",进入21世纪,中国和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准备迎接新挑战。海尔人的信心和决心源于他们受海尔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对其深刻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概括和表达了企业的两大财富:一类是物质财富,一类是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企业的外在泛化表现;精神财富是企业内在的深邃的蕴涵。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因果循环互动的体系,是能够统一在文化中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物质表达和精神价值观。海尔在物质上是巨大的经济实体,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在精神上,海尔的精神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结合。这两类财富所带来的集团发展的驱动力,是实现海尔21世纪理想的源泉。海尔集团战略抉择的缔造者和精神文化的设计者——张瑞敏,以一代实业家非凡的战略眼光、深远的思想境界、哲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修养和气质,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楷模。张瑞敏在他的《我看现代企业》一文中说,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主体是人,目的也是为了人,因此人的意识和价值就有着特殊的地位,谁拥有了德才兼备的现代化的人,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他认为,现代化的进程,不仅是经济规模的进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整体运动过程,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它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变革,否则,任何经济的现代化都无从谈起。
  因此,海尔就有了这样的文化:把人当作主体和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主体富有热情、审美特征,积极的、富有责任感地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把客观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人内在的心灵需求和谐、完美的结合起来。因而,这种文化也就贯穿于海尔的企业管理、质量、销售、服务、资产重组、体制转换、跨过经营、科研、教育等等领域之中。"强有力的文化是取得成功的'金科玉律',海尔的成功和它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荣誉给这一理论以生动的印证。
  16年来,海尔把企业文化建设成与企业高科技发展并存的软件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企业理念和管理。具体体现为两部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渗透到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实业经营部门的经营、管理中。创新、运作、反馈、提高、再创新、再运作、再反馈、再提高。张瑞敏认为:"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企业理念即是思路,是经营企业抽象的指导思想。它包括:海尔精神、作风、管理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等,同时这些理念又具体体现在企业经营策略和各种规范、规章制度的实践中,比如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励和竞争的奖惩制度、职工纪律与规范、环境建设、员工仪表等等。海尔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人的精神最大限度的解放和企业管理的最大限度的严格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维系这座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的大厦,并体现出它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3、海尔文化的内涵
  海尔文化和经营管理有其深刻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信念:创业初期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1996年7月,有将其调整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2.企业精神:海尔只有创业没有守业;3.工作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4.思想政治工作原则: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作思想工作要知心,三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其次,海尔的特色管理理论也在说明着一切。所以从海尔的七大特色管理来看,其文化精髓立即会显现。
  (1)"斜坡理论"这是海尔的发展定律。"企业如同爬坡的球,它受到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作用形成的下滑力的作用,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不进则退"。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由此产生海尔模式的基础管理"OEC管理法",即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原则"在管理中的具体化,也就是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并有提高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制度,做到企业每天都没有惊天动地事情发生。
  (2)"OEC"管理引伸的主要理念是"坚持两个原则,最大限度的对待两种人",即坚持服务的闭环原则,坚持优化原则,最大限度地关心员工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要求。
  (3)80/20原则: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80/20原则。管理人员占20%,是少数,也是关键的少数。管理要抓住关键的少数,也就抓住了系统,这样就能使整个企业有效地运转。
  (4)管理借力理论:借挖掘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合力,通过管人达到管理的目的。管理者要了解下属的长处,以榜样的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要求管理者身先士卒,强调职工的参与意识。
  (5)动态三角结构理念:用动态理念调整企业结构,通过市场获取需求信息,进行市场细分化的创新设计,以质保体系把高新技术转化为优质产品,通过国际星级服务进入市场,根据市场反馈,再去发现新需求,进行更高一层次的创新,这样就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三角结构体系。
  (6)"市场链"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中的利润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再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有原来的单纯行政制转为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定单转化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定单,形成以"定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就是"市场链"。
  (7)"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彻底的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每一个业务流程都是直接服务的顾客;领导面对的是市场和顾客,而每一位员工同样面对市场和顾客;每一流程具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每一个业务流程的经营效果都可以用货币计算;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和周期等绩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显然,海尔的一系列措施、管理方式、思想直至最终形成的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海尔的成功的精髓在于这种有缔造者设计的企业文化精神,在全体职工中得到了观念、思想、行为上的高度统一,达到了无形资产和有行资产共同增值得目的。
  从长远来看,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和精华,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和谐,一指达到内部的和谐。二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其次,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励员工,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力图将人才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经营在于人,还要求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从分析海尔的例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优秀的企业文化更加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有利保障。而且,它有着深远的社会价值。如果说产品创造着人类越来越丰富和完美的物质生活,那么企业文化的竞争将造就一代新人,推动社会文明的进程。21世纪的中国大企业集团必然要在更高层上与国际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而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手段。文化手段重要性的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优秀企业所具备基本素质。这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初步体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的边际效益远大于技术的边际效益。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着重培养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其物质资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 著名企业 国内外 名企 探寻 内外 著名 国内 文化 企业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一位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配备多是朋友+亲戚。首选因素是信得过,能力居次。但是随着企业正常运转起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时,创业初期的伙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

  作者:姜燕芬详情


所谓利润分享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一项所有员工参与利润分享的计划。在设计企业利润分享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人员,根据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担当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来合理地分享其劳动所得。本文将重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