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何处入手

 作者:易宪容    145

  12月20日,央行宣布了2007年的第六次银行基准利率调整。根据公告,对其他档次存贷款的利率还将进行非对称性或差异性的调整。对于这次上调,市场早就有预期。不过,这次加息来得迟,力度小,与市场的预期差距较大。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是金融市场的价格,如果金融市场的利率不理顺,不能够准确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仅是偏向某个行业,那么要通过其他工具来调整金融市场的利益关系是不可能的。这几年来,国内金融市场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低利率政策,市场价格机制没有理顺,于现行的价格机制只是通过管制的方式对一部分人或一部分行业有利,而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或行业没有利。

  这次央行上调利率,采取非对称利率调整的方式,其意图是希望通过理顺目前银行利率市场的价格机制,达到解决当前通货膨胀过高和经济增长过快的问题。因为,从目前主流意见对市场的判断来看,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短期的、结构性的,当前的经济增长过快也并不会长期存在。如果能够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利率,就能够达到控制短期的通货膨胀及短期经济增长过快的目标。央行这次加息重点放在上调一年及一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而对活期利率向下调整。央行这样做是希望加大上调这几个档次的利率来改变一年期以内的存款的负利率状态,通过下调活期存款利率让更多的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

  贷款利率的非对称性,主要表现在贷款利率上调的幅度小于存款利率上调的幅度,以此来缩小银行存贷款利差。央行将贷款利率上调的重点放在5年期(包括5年期)利率的调整上,目的是要遏制个人住房消费信贷过疯狂的增长。可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遏制疯狂上涨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就基本上能够达到目标了。

  央行的利率政策意图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利率政策的连续性,即在严重负利率的情况下,央行是否有意愿把居民存款利率恢复到正利率水平;二是央行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对于前者,从紧的货币政策让市场对此抱有很大的信心。但如果从紧的货币政策更多地采取数量型工具,那么利率在恢复到正利率水平仍然是相当不确定的;对于后者,即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国内过高的通货膨胀是否能在短期内消失,是相当不确定的。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要素内在化之后,加上国际上的许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在短期内是不可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预期国内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消失是不切实际的。

  央行下调活期存款利率的意图,是希望改变目前存款活期化的现状,让居民的活期存款进入定期存款。但要达到这个目标,仅是上调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是不够,还得让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恢复到正利率水平。如果像目前这种严重的负利率状况,仅上调一点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利率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因此,只有增加定期存款的品种及改变负利率,存款活期化的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总之,这次央行非对称性利率调整,既有新意,有许多可取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来弥补不足,让国内货币政策真正主导整个中国经济运行,就得改变目前严重的负利率,增加一些利率品种,从而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价格机制。(国际航空报)

易宪容
 货币政策 何处 入手 货币 政策

扩展阅读

  一种令人感慨和无奈同时也令人凝重和担忧的倾向似乎正在国内企业界蔓延开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去实业化”。  最近一两年来,这样的例子似乎越来越好举:例如许多企业包括一些国内非常知名的企业在投资上

  作者:郭剑详情


我们国家提出产业升级战略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那么我们怎样理解产业升级呢?对于产业升级,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宏观国家战略层面理解,产业升级是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改善,产业素质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康伟详情


渠道政策如何不变形   2022.11.03

为适应市场发展,1999年宝洁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渠道作了巨大的调整:取消销售部,代之以客户生意发展部(CBD),打破四个大区的运作组织结构,改为按照渠道建立的销售组织。宝洁公司提出了全新的分销覆盖服务的

  作者:吴金河详情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客户需求和自身管理的需要,很多企业都先后进行了ISO质量体系认证与ERP资源系统启用,加上原来企业制定的各程规章制度,就形成了企业中有三套管理制度并行的状态。但是由于每个管

  作者:李星详情


前些天与盘活网CEO刘恩华先生在头脑风暴(作者注:盘活网是中国最大的闲置原材料交易平台),刘恩华先生是十分有激情的企业家,我们常常有激烈的思想交锋,我们探讨的话题之一,便是企业家缘何热衷成为网红?离我

  作者:盛斌子详情


在往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工作中  对于以前年度开具的发票能否在本年入账并税前扣除的问题  没有一个规范的文章明确  在实践中  各地的执行口径也不一致  有些地区规定对于上年度开具的发票  最迟可以在

  作者:王占伟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