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礼仪》

  培训讲师:李丹

讲师背景:
李丹老师曾任华润电力(原惠天热电)综合行政部主任、内训师现任礼悦美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培训师辽宁大学特聘讲师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证企业培训师ACIC国际培训师认证协会特聘讲师全国总工会企业技能大赛评委国家教育部师资认证专家组评委国 详细>>

李丹
    课程咨询电话:

《政务服务礼仪》详细内容

《政务服务礼仪》

《政务服务礼仪》
主讲:李丹
【课程背景】
《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民族乃华夏子孙,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在其《荀子.修身》篇中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学修礼仪自古就被视为修齐治平之道。
政务礼仪是衡量国家政务机关公务人员文明程度和个人素养水平的准绳,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公务员礼仪素养是所属单位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学习、掌握职业化的礼仪规范,养成君子之风,修持礼仪之行, 不仅是职场人士立身处世的重要法宝,更是成就事业的基本保障。
【课程优势】
课程板块全面、课程内容迭代优化迅速紧跟时代性、行业差异化细分、培训方案专属设计制定、课堂多元化呈现、授课技巧成熟灵活、培训效果转化落地率高、从意识心态到行为结果的觉醒、塑造政府正向积极的形象、增加社会公信力、维护国家形象、彰显国家实力、助力创建和谐社会
【课程收益】
减少沟通障碍、提升沟通效能
提升个人素养、实现个人成长
展现政务水平、建立权威信赖
提升政府形象、创建和谐社会
【授课方式】概念陈述+理论讲解+故事演绎+案例分析+学员互动+沉浸模拟+行动引导+实操训练+回顾总结
【课程对象】政府部门、政府窗口单、与政府部门有业务往来的企、事业单位
【参训人数】≤80人/场次
【课程时长】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开篇:互动破冰/团队建设
一、 政务礼仪概述
1、礼仪的核心内涵
2、 政务礼仪的概念与内涵
3、 政务礼仪适用范围
4、政务礼仪适用对象
5、政务礼仪的特殊性及价值体现
小组讨论:四格漫画
二、 政务人员形象礼仪
仪容礼仪
1、政务人员仪容礼仪的存在意义
2、 政务人员仪容礼仪的要点与重点
3、 头部、面部、手部的标准、修饰
4、 政务人员的妆、发要求(男、女)
仪表礼仪
1、 政务着装原则(TPOR、鞋袜搭配)
2、 政务着装的规范(男士、女士)
3、 首饰、配饰、工牌的佩戴标准
4、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
5、 其他仪表细节的呈现标准与重要意义(整洁度、完整性、统一感等)
仪态仪姿
1、政务站姿(气质、场合、服务接待)用规范站姿引导从业观念
2、致意鞠躬礼(接待行礼)
3、政务坐姿(气质、场合、服务接待)
4、政务走姿
5、政务蹲姿
6、手势指引(小失误大麻烦)
互动游戏:神笔马良
政务人员精神面貌及行为要求
1、公众意识与公众态度
2、恰当的目光与笑容(原则与练习)
3、政务人员表情管理(规范与禁忌)
互动游戏:我的眼里只有你
三、 政务人员日常通用接待礼仪
1、 称呼礼仪
2、 敬请服务介绍
3、 工作会议礼仪(小型内部)
4、 助臂礼仪
5、政务位次及位序礼仪
6、物品递送礼仪(文件、茶杯、尖锐物品等)
7、入坐交谈礼仪(非会议型)
四、 政务人员政务活动礼仪
1、 政务活动与会务礼仪(对外形象、基本原则、礼仪规范)
2、 政务接待与迎送(层级、位次安排、特殊接待)
3、 政务会见与会谈(类别、时间、位次、场合布置、程序、服务人员安排)
4、 请示与汇报
5、 政务文书礼仪
6、 政务公出礼仪
7、 乘车、乘船、乘机
8、 政务演出、汇演、晚会礼仪
9、政务馈赠礼仪
五、 政务人员宴请礼仪
1、 政务宴请的定义
2、 政务宴请准备
3、 餐桌礼仪
4、 政务宴请的出席、入席与退席
5、 政务宴请中的茶、酒、烟文化
6、 服务语言中的禁忌
7、网络沟通工具的使用技巧(手机礼仪、微信礼仪)(可作为独立单元板块进行培训讲解)
视频分享,案例分析
六、政务会议礼仪
1、流程计划、运作筹备
2、全维安排(时间、场地、接待等)
3、会场布置及位次位序安排
4、会务秩序安排(迟到早退、会场秩序-手机的处理)
5、会议传达、会后沟通(效果与反馈)
七、 政务人员电话通联礼仪规范
1、 基本电话礼仪(声音、声调、语言用辞)
2、 拨打电话礼仪
3、 接听电话礼仪
4、特殊电话应急处理
八、 政务人员工作沟通礼仪规范
1、公众沟通(类型特点、舆情处理)
2、平级同事沟通
3、上级沟通
4、下属沟通
5、 跨级、跨部门沟通
6、 沟通语言使用规范(问答、致谢、道歉、禁忌)
7、沟通技巧适当发问(委婉拒绝、耐心说服、适时赞美、善于幽默、善于倾听)
互动游戏:摩斯密码
九、 政务人员外事外交及中外民俗礼仪
1、外事交往的定义及定位
2、外事交往礼仪内涵及内容
3、国际通用礼仪示范与标准
十、政务礼仪培训总结交流(培训结业考核)
智慧树:世界咖啡

 

李丹老师的其它课程

《员工职业化能力提升》主讲:李丹【课程背景】二十大以来,中国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奠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强国精神。从VUCA到BANI,时代巨变,各行各业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人工智能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被广泛地应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处身职场中的每一个“我们”都同样地面临更为剧烈的风险和挑战。想要成为精英职场人紧跟时代脉搏,成为企业

 讲师:李丹详情


《职场情绪压力管理》主讲:李丹【课程背景】BANI时代来临,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的变化,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环境,企业员工也经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很难专注于当下,享受开心工作,快乐生活的状态。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员工需要具备有效的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能力,以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情绪疗愈:职场心理韧性提升》职场情绪与压力管理课程,主要

 讲师:李丹详情


《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生规划》主讲:李丹【课程背景】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许多行业和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职场人士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企业而言,都变得尤为重要。培养掌握形势和行业动态的敏锐嗅觉;精准分析与预判行业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学习积累更多的工作实战经验和人际交往技巧;向成长型思维转化,不断拓宽自我

 讲师:李丹详情


《结构化思维与高效工作汇报》主讲:李丹【课程背景】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员工需要具备结构化思维和高效工作汇报的能力。结构化思维能够帮助员工清晰地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而高效工作汇报则能够让员工更好地与同事、领导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步步为赢—结构化思维与高效工作汇报》课程将重点介绍结构

 讲师:李丹详情


《人际交往与人脉拓展能力》主讲:李丹【课程背景】随着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他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环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应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来拓展人脉与发展空间,对于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设计了这堂《社交通关密钥—人际交往与人脉拓展基础能力》课程,为90后和00后企业员工提供人际交往与人脉拓展的技巧,帮助他们提升

 讲师:李丹详情


《新员工角色转换与自我管理》主讲:李丹【课程背景】七、八月份,又到了新员工入职报到的高峰。但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后发现,对他们的培养和塑造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需要帮助新员工进行角色转化的认知和沟通表达技能的培养,使其尽快成为一个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课程收益】通过课程,使学员了解到进入职场应进行的第一角色转变:从“校园人

 讲师:李丹详情


《新员工职业化塑造》主讲:李丹【课程背景】我们所处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全球信息爆炸与分工加速创造出无穷的机会并带来无限可能,但也让企业难以长久维持传统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以往让企业高枕无忧的核心竞争力,如商业模式、优势资源、核心技术等,在当下收到严重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意识到,应对当下的“危“迎接未来的”机”,根本在于构建

 讲师:李丹详情


《高效管理沟通》主讲:李丹【课程背景】BANI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共同目标。然而信息过载,节奏加快的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进行有效沟通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智慧沟通作为公式化沟通向高情商沟通进阶版的精华课程,不断优化、总结、

 讲师:李丹详情


《DISC性格识人与沟通策略》主讲:李丹【课程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职场中人际间的连接越来越多,但往往有效沟通变得越来越少,这不仅阻滞个人的职涯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命脉。为了适应飞速变化的BANI时代,职场人士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职场DISC落地应用策略》职场人物性格分析系列课程的目

 讲师:李丹详情


《职场情景化沟通能力提升》主讲:李丹【课程背景】时代巨变,BANI时代的来临,人与人之间的智慧沟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然而当下信息过载,节奏加快,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进行智慧沟通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智慧沟通作为一种由公式化沟通向高情商沟通进

 讲师:李丹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